admin 發(fā)布時間:2017-07-14 瀏覽次數:2261
一般學習鋼琴一段時間后,各方面比較穩(wěn)定后就要選擇一臺合適的鋼琴了。但現(xiàn)在的鋼琴市場魚龍混雜,各種品牌讓家長應接不暇,一些沒聽過名字的品牌也被店家說的天花亂墜,今天我們來吐吐槽,談一談那些店家們的常用套路吧~
???
1
以假“合資”“洋品牌”為賣點
眾說周知,世界品質的鋼琴受歡迎,所以國內的一些小鋼琴廠家或不正規(guī)琴行千方百計使自己的產品與之掛鉤,給自己的產品起個洋名字,打著“品牌”“中外合資”等招牌,至于是否是真正的中外合資、是否是真正的鋼琴、是否有規(guī)模的現(xiàn)代化正規(guī)廠家,消費者一般不會太警覺,太叫真,順著營業(yè)員的話相信下去,上當是自然的。
???
2
以“進口配件”為賣點
就像生產汽車一樣,鋼琴的質量由設計、材料和工藝三大方面共同決定的,其中設計和工藝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某些不正規(guī)琴行故意把一些無關緊要的配件與鋼琴作對比,片面地反復強調“某某配件或材料是從國外進口的”比雅馬哈、珠江鋼琴用的材料還好等等,用盲人摸象的思路來誤導消費者,讓消費者誤以為只要是用的進口配件或材料,就一定會拼裝出好琴來。
???
3
故意將價格報的非常低以吸引消費者眼球
由于鋼琴的市場價格透明度高而且全國統(tǒng)一標價,消費者大體都有些了解,所以在報價時故意以明顯低于鋼琴代理商所無法承受的價格來吸引消費者(正規(guī)的鋼琴代理商執(zhí)行全國統(tǒng)一標價)。由于消費者不清楚或不太在意對方是否是真正的鋼琴代理商(例如:查看代理證書或向廠家核實),只注意到鋼琴的價格報的很低,以為所有的鋼琴都很廉價,到琴行后被經銷商再想方設法引導消費者購買其雜牌鋼琴。
???
4
故意將鋼琴狀態(tài)調整到差
一架再好的鋼琴也只有在認真調音整理后才能體現(xiàn)出來,不規(guī)范的琴行正是利用這一點將鋼琴故意調整到差狀態(tài),讓消費者感到其品質還不如琴行所賣的雜牌鋼琴,應該承認雜牌鋼琴也是能使用的鋼琴,當時感覺聲音還可以,但問題的關鍵是鋼琴是能使用幾十年的耐用品,經過一段時間后,雜牌鋼琴的不穩(wěn)定﹑質量差等種種弊端逐漸暴露出來,這也是鋼琴和雜牌鋼琴的主要區(qū)別之一。如果您堅持非要買鋼琴,一般會說“暫時沒貨,需要訂購”“貨已售完”等說法推脫,或即使有現(xiàn)貨,由于是當招牌用,存放時間也很長,不能保證其鋼琴質量。
???
5
以公認的鋼琴為招牌推銷雜牌鋼琴
真正的鋼琴廠家在選擇地區(qū)代理經銷商的時候是非常嚴格慎重的,對經銷商的開店銷售歷史﹑信譽﹑規(guī)模﹑售后服務等方面需經過嚴格的調查﹑考核﹑評估后才能確認是否能成為鋼琴的代理經銷商。不正規(guī)的琴行本身不具有代理鋼琴的資格,卻聲稱自己也銷售如雅馬哈﹑珠江等鋼琴,同時把自己的雜牌鋼琴也混在其中,名曰“十大鋼琴展銷”“十二大鋼琴展銷”等等,魚目混珠,使消費者不知不覺把雜牌鋼琴當作鋼琴買回家去。

???
6
將雜牌鋼琴虛標高價,然后大幅降價為賣點
利用消費者“一分錢一分貨”、“便宜無好貨”、“錢才認得到貨”的習慣心理,故意將價格標得很高,誤導消費者認為“標價貴的就是的”,然后,為了把生意做成又讓實際成交價“一落千丈”,以“全市”“同品牌型號鋼琴低X000元”“鋼琴售出三個月內差價雙倍返還”“廠家直銷國內外各種鋼琴”“三年內鋼琴有質量問題包換”等口號,誤導消費者認為“減價越多,優(yōu)惠得越多就越劃得來”,殊不知根本不存在廠家直銷的銷售模式,而且其所賣的雜牌鋼琴只有他自己一家經銷,根本沒有可比性,降到還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
7
以夸張的外觀為賣點
利用“漂亮的包裝會對顧客產生吸引力,并留下良好的印象”這一消費心理,不講鋼琴的內在品質是音準、音色和手感等,而是一味地給消費者灌輸“外觀高大、古典、氣派的鋼琴才是鋼琴”這一錯誤觀念,把琴的高度這一個指標夸張為鋼琴質量的全部指標,誤導消費者簡單地認為“琴越高、琴弦越長、音響就越好;別致豪華的古款式才是鋼琴的標志,擺在家里才能上檔次…”,高大漂亮的鋼琴外觀,要賣出去并不難。
???
8
以唬人的聲音效果為賣點
不講真正的好鋼琴其音色應該是純凈、柔美、細膩而富于變化的,而是一味地演示雜牌鋼琴聲音大、聲音脆、聲音賊亮的特點,彈起來轟轟隆隆,驚驚炸炸、混響一片,很唬人,并借此掩蓋雜牌鋼琴音律不準,音質嘈雜的致命缺陷。
???